《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通訊》第三十三期 2023.01
臺灣酒駕防制
社會關懷協會通訊
第三十三期
2023.01

|
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
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自2013年12月07日成立至今邁入第10年。
本會結合社會力量,以NGO永續經營模式成立,致力於酒駕防制宣導、敦促酒駕修法、監督中央到縣市酒駕防制政策施行成效、酒駕型態之調查分析與研究、協助酒駕受害者與家屬之法律關懷事項等,積極降低酒駕危害,為國人交通安全與安定社會盡一份心力。

本會消息
司法、醫療界 酒駕防制
年度倡議記者會 圓滿成功
法務部對於酒駕防制傾全『部』之力,由蔡部長率領2位政次、1位常次、最高檢察署主任檢察官、檢察司司長、執行署署長等出席,提出防酒駕5大面向,展現防堵酒駕之決心。

專家開講
全國第一「酒駕市長」 張善政請向國人道歉、自請處分
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新聞稿
針對桃園市市長張善政9日飲酒後駕車,不僅不認錯還狡辯,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在此嚴厲譴責,強烈要求桃園市市長張善政,即刻向桃園市民與國人道歉並自請處分,否則,張善政市長就是被國人最厭惡並認證的全國第一位「酒駕市長」。
張善政市長針對各界酒駕質疑,未感到羞愧並道歉,卻還狡辯:「各位算一下,抿2小口的紅酒,過了大概5個鐘頭,會是酒駕嗎?這個用常理判斷,其實答案非常清楚」。
喝酒過了五個鐘頭,酒精就會代謝?酒精代謝至少需要10~12小時,而且因年齡、體質等,代謝速率有所不同,交通部與警政署每一年都宣導,張善政市長還曾擔任行政院院長,酒駕零容忍口號喊了多少次,張市長應該與酒駕違規者,一起到監理站上兩天的酒駕道安講習課。尤其,到底抿了幾口酒,那更不是重點,喝酒就不應該駕車,這是小學生都深知的道理。一手高舉酒駕零容忍,一手緊握紅酒杯,如今,做了國人最深惡痛絕的事~~~酒駕。身為政治人物,如果在選前酒駕或是被發現酒駕前科,只有下台一條路,如今張善政剛當上桃園市長,還高調承認酒後駕車,毫無悔意,態度傲慢,桃園市民無法接受,國人更不能原諒。此刻,只是沒被警方臨檢,幸運沒肇事,如果不幸撞傷路人,絕對悔不當初,一輩子遺憾。
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,桃園市酒駕事故造成(A30)
酒杯裡的謀殺

科學與政府加入戰局
關於新科技如何引進及採用,科技史家就其錯綜複雜過程的撰述已經是汗牛充棟。吐氣酒測儀也不例外。沒錯,
然而,更有趣的是,專家們以不那麼正式的方式「鑽研」吐氣酒測儀。首先,可以帶著這部機器參加各項科學研討會所舉辦的雞尾酒會,並進行某種個人的「實驗」。例如,1956年在路易斯維爾舉辦的一場酒駕研討會上,出席人士看著一位同事醉到血中酒精濃度約達0.08%。有一位同僚事後回憶,在濃度只有0.04%的時候,此人已經「明顯無法妥適操控汽車」。儘管如此,那些出席研討會的人同意,這樣的人要是真的去開車,要定他的罪「非常困難」。
有一名銷售員自願參與1959年在福坦莫大學舉辦的一場展示,血中酒精濃度0.14%,這在當時的紐約是合法的,
其實,伯肯施坦本人是個品酒行家,也很喜歡喝酒。
當然,有些吐氣酒測儀的死忠支持者是滴酒不沾,視伯肯施坦的創新為天賜良機。來自中西部的保險公司總裁蒲里邁(William N. Plymat)就是這樣的人。蒲里邁的青春期是在禁酒令鬆解年代的明尼蘇達州度過,
蒲里邁總是把「點子用光是有罪的」掛在嘴邊。
有一場這類會議叫作「酒精與道路交通專題研討會」,主席是伯肯施坦,1958年12月在印第安那大學舉辦。在法律執行專題分組討論的問答時間,蒲里邁起身批評,多數司法管轄區採用惡名昭彰的0.05%到0.15%
【註30】James Karns,語出Myren,Symposium,36-37;
【註31】Myren,Symposium,43.
關心酒駕消息
追蹤酒駕新聞
捐款防制酒駕